联系我们
江苏益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宜兴市高塍镇工业集中区

手机:13806150687
13961586603

邮箱::SGQ7862492@126.com

新闻中心
NEWS
您当前的位置:新闻中心
环保安全文明祭扫 倡导绿色文明新风尚
 点击数:2290次 添加时间:2020/4/4 [打印] [返回] [收藏]
一年一度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今年清明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避免人员扎堆聚集,出现输入型疫情,同时也为树立文明健康的新风尚,各地倡导文明祭祀、文化祭祀、人文祭祀,营造文明、环保、健康、安全的良好祭祀氛围。文明祭扫,人人有责。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移风易俗,倡导绿色文明新风尚,共创文明健康安全祭扫新风,过一个平安、和谐、安全、有序的清明节。

移风易俗 健康祭扫??

  清明将至,哀思渐浓。自古以来,国人通过“上坟”的方式来寄托哀思,缅怀已逝亲人。传统的祭扫方式是焚烧纸钱、敬献花圈、燃放鞭炮。这个过程,离不开“火”。传统祭扫虽然疏缓了缅怀者的伤感和思念,殊不知这种行为滋生了火灾隐患和环境污染。历年来,因燃烧纸钱引发的森林火灾屡禁不止。逝者已逝,如果因缅怀亡人给活着的人带来危险,岂不是得不偿失?况且,目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了自身安全,要尽量少去公墓等人员聚集的场所。

  寄托哀思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例如写怀念文字,可以制作思念卡片,甚至可以播放一首亲人熟悉的歌曲。也可以建立亲属微信群,在群内追忆亲人的过往、分享亲人的照片和视频。还可以建立网上公墓,在网上献祭鲜花,写网上寄语,开展网上追悼。甚至可以请公墓工作人员代为清扫墓碑,代为敬献鲜花,代为鞠躬致敬。如此一来,既寄托了哀思,又确保了绿色、环保和安全。这种祭扫方式,既尊重了生命,又是对宿州市文明创建活动的贡献。同时要增强防火意识,做到安全祭祀。我们要切实增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防火规定,禁止在公墓、坟头、街头、社 区、林地等处使用明火焚烧祭祀用品和燃放鞭炮、乱扔烟头,自觉保护环境,坚决防止山林火灾等不安全隐患发生。

  无论何种方式的祭扫,无非是为了安慰活着的人的内心。为了减轻对亲人的思念,也为了减少对亲人活着时未尽其事的愧疚。逝者已逝,再去“亡羊补牢”,为时已晚。最好的做法是善待亲人、孝敬父母、尊重英雄、崇尚公平和正义。这样,才不会对过去的做法追悔莫及,不会产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不用再去采取不当的祭扫来安抚不安的灵魂。

  文明祭扫,人人有责。辞别草长莺飞、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我们将迎来“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的清明。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移风易俗,共创文明健康安全祭扫新风。

严防聚集 安全祭扫??

  清明将至。因为疫情,今年的清明节注定不同于以往。虽然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国外疫情正在爆发蔓延,输入病例持续增加,疫情风险依然存在,所以疫情防控仍不可掉以轻心。鉴于这种形势,今年的清明更要注意安全。经历了这场疫情大考,我们更要努力,过一个文明平安的清明节。

  祭扫是清明节的主要内容,那么,文明、平安就主要体现在清明祭扫上。前不久,国家民政部办公厅就做好2020年清明祭扫发出通知,倡导绿色文明安全的祭扫方式,提出了“控流量、防聚集、强保护、保安全”的明确要求,为规范祭扫行为,过一个文明平安的清明节提供了指南。

  过文明平安的清明节需要宣传引导到位。改变传统的陈规陋习,需要强化宣传引导,特别是在今年这种特殊的情况下,更需要加大宣传引导的力度。只有通过宣传引导,才能使广大群众知晓文明平安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按照要求行事,避免不良风俗习惯的影响,改变不文明、不安全的行为。以往大量的事实尤其是这场抗疫阻击战充分证明,只要正确引导,讲清利害,群众是能够理解和支持政府决策的,并且能够按照政府的要求去做。因此,在清明节前,要调动社区、乡村、媒体等多方面的力量,对城乡居民加强宣传引导。

  过文明平安的清明节需要思想认识到位。过一个文明平安的清明节,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安定的需要,也是生活幸福甚至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纵观多年来的清明祭扫,可谓安全事故不断:因焚烧纸钱引发的森林火灾,因驱车祭扫导致的交通事故,因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环境污染……不文明、不适当的祭扫行为酿成了太多的悲剧。今年,因为疫情尚未结束,潜在的风险更大。对此,人们应该有清醒地认识。只有思想认识到位,牢固树立文明、平安的理念,才能有效规避风险,避免灾祸发生,打造节日的祥和与安宁。

  过文明平安的清明节需要行为规范到位。规范行为是平安的保证,也是文明的彰显。对于清明节而言,最关键的是规范祭扫行为。倡导绿色文明安全祭扫方式,禁止携带烟花爆竹、纸钱冥器进入墓葬区域,禁止在道路、社区、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及野外摆放或焚烧祭祀用品。大力提倡采用网络祭扫、远程告别、家庭微信群、网上时空信箱、微视频、居家追思、制作思念卡、书写寄语、写心灵家书、立逝者传记、讲先人故事等新型祭扫方式进行文明祭奠,提倡以敬献鲜花、植树祭奠等绿色低碳方式开展祭扫活动。绿色文明的祭扫方式,不仅可以有效防止火灾、交通事故及环境污染,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疫情感染风险,防止疫情反弹。

  过文明平安的清明节需要监督保障到位。文明安全祭扫仅仅停留在倡导层面还是不够的,为了真正落实“控流量、防聚集、强保护、保安全”的要求,必须明确主体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约束机制,提供法纪保障。在城区,充分发挥城管、交警的职能作用;在农村,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作用,确保监管到位。比如,要求殡葬服务机构实行预约祭扫,采取限流措施;公墓管理单位组织工作人员为安葬在陵园内的逝者举行集体祭扫仪式;加强野外祭扫用火管理,交通疏导现场秩序维护等,严防火灾和交通事故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公安、民政部门等监管到位。对于农村地区的祭扫加强管理,安排专人随守,引导群众分时错峰祭扫,需要农村干部履职尽责。只有监管保障到位,才不至于造成安全事故,才会有清明的文明与平安。

  眼下,正值复工复产的重要时段,必须提高警惕,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理性追思 环保祭扫??

  雪融春暖清明时,一花一树寄哀思。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即将到来,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人们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每逢清明时节,人们都会走出家门,在踏青郊游中呼吸清新空气,感受春意盎然。

  按照以往经验,清明祭扫高峰期,公墓、陵园等地都会成为人员聚集地。不过,今年的清明不同以往,目前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期。虽然整体形势向好,但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复杂,各地面临着输入性传染风险仍然很高,越是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候,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慎终如始。既要满足市民祭扫的需要,又须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集体公祭、现场祭扫、结伴出游显然不合时宜,人员聚集扎堆就意味着病毒扩散或交叉感染的风险加大。从疫情防控角度出发,更希望看到的是人员不聚集、不扎堆,希望人们尽量不前往现场祭扫,乃至于劝导身在外地的亲人不返乡祭扫。因此,各地相关部门纷纷发出倡议,鼓励和倡导人们以更加文明、安全、环保的方式来缅怀先烈、追思先人。

  事实上,传统习俗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演化、更新,以更加适应现代生活。千百年来,我们祭奠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从最初的“三牲四果”、“香烛纸钱”、墓地献花、到今天的网上祭奠,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但清明礼敬亲人、寄托哀思的核心精神一直没变。

  心祭重于形祭,缅怀先人重在心意。近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在提倡文明祭扫新风尚,除了倡导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不在道路、广场、田野、林区等场所焚烧香烛纸钱等,网上祭扫是较受推崇的一种新方式。借助网络平台,给先人点上一支蜡烛、献上一束鲜花、写上一段寄语、制作一张思念卡片,这些都可以追忆过去表达思念。祭扫先人,最根本的是表达自己的真心,懂得感恩、不忘根本。真心到了,在哪里、以什么形式祭扫真的不重要。

  在疫情防控即将胜利的时刻,为避免人群外出聚集,网上祭扫这种文明环保的祭扫方式被推到了优先选项,这恰恰也是我们改变固有观念、大力践行新时代文明生活风尚的好时机。践行文明低碳祭扫,符合时代发展新趋势,契合生态文明新要求,更是一种对疫情防控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宿州市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推进,文明祭扫的大力倡导,网络祭扫等新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当前,在宿州市很多地方,广大群众作为参与主体,主动转变传统祭扫观念,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祭扫新风尚,自觉通过网络、微信、广播等平台,开展网上祭祀、“云”祭扫来缅怀追思先人,用实际行动支持宿州市的防疫抗疫工作。

  春暖花开,疫魔未散。我们每个人应树立科学文明节俭的祭奠风尚,实行文明祭扫、理性追思,努力营造文明、环保、节俭、安全的良好祭祀氛围。